女大学生调研医生生存状况:超9成称工作风险大

2012年11月27日01:02  法制周报

  工作量远超国外同行 临床医生心理健康堪忧

  女大学生调研湖南医生生存状态

  《法制周报》记者 曹晓波 实习生 谢琰 文/图

  核心提示

  为期6个月的调研,颠覆了她们对医生的印象。

  谭鑫、吴玉婷、何玉洁、陈慧萍、李林燕,湖南师范大学5名大三女生,对饱受诟病的医患关系体验式调研,走访了湖南各地的20余家医院,调查了363位医生和37位患者,她们想知道,医生这个群体到底是怎样一种生存状况。

  最终,她们如愿以偿。在湖南师范大学的一家奶茶店回答《法制周报》记者提问时,5名女生不约而同说出了“颠覆”这个词。她们称,“医生很累”,“以前对用白衣天使来形容护士觉得嗤之以鼻,现在觉得名副其实”。她们分析了医生的所谓“冷漠、语言刻薄,不被患者信任”等负面的现象,然后开始理解医生。

  在近5万字的调研报告中,她们利用心理学、社会学分析方法,制作了多份图表分析每一个结论:86%的医生认为自己工作非常繁重,92%的医生认为自己在工作中要承担很大风险,80%的医生认为自己工资收入较少;只有39%的医生表示喜欢医生这个职业,58%的医生表示自己如果不缺钱,仍愿意继续目前的工作。

  报告建议,临床医生受工作压力和医患关系的双重影响,导致心理和谐水平较低,且有继续下滑的发展趋势,我国应建立“个人——医院——社会”三位一体、自助和他助相结合的机制,为医务人员提供有利的行医环境。

  作为精神科的专家,刘明(化名)比更多人清楚情绪的压力比任何压力都难受,但他却没有办法阻止糟糕的情绪在他身上不断地发酵、翻滚。在他所在的长沙某医院,20年来积累下来的上班情绪只有“没心情”、“疲惫”、“累”,有时候还“很痛苦”。

  对于5名女大学生的调研,刘明觉得比较真实地展现了医生的心理境况。(法制周报新闻热线:0731-84802117)

  5名女大学生在调研报告中提议,医院应出台一些人性管理、积极引导的政策,为临床医生的心理和谐提供有利的行医环境;社会也应努力营造氛围,完善和出台相关政策,辅助和监督医院相关软硬件的建设和完善。

  一名精神科医生的坐诊

  11月20日,刘明看门诊。按照单位的安排,每周一、二是他的门诊时间,其余工作日在病房巡房、治疗。

  这天下午,看病、开药、咨询的病人一拨接一拨。由于中午没有午休,他看上去相当疲惫,特地冲了一杯咖啡解困。当天下午是本报记者约定刘明的采访时间,但刘明非常歉意地表示病人太多了,于是记者在门诊室外等候。

  一名40多岁的女患者同哥哥一起走了进去,刘明很友好地示意患者坐在医生对面。事后,看诊完毕的刘明告诉记者,前5分钟,女患者显得有些尴尬,她诉说自己的病情,晚上睡不着觉,常常需要看电视直到深夜,心里很累。

  “是不是有什么事情想不开啊,说来听听可以吗?”刘明请患者的哥哥回避,患者的情绪急转直下,她哭着抱怨自己的无能,什么事情都做不好,她说常常幻想面前有一个深渊,很想纵身跳下,她想自杀。

  听到这些倾诉,刘明却表现得轻松、淡定,他告诉女患者:“你很正常,你相信我,把内心的痛苦告诉我,我一定可以帮你恢复到你以前喜欢的自己。”

  女患者讲述了她的离婚过程和同事的社交困境,以及与亲朋好友相处的困难,她非常迫切地询问自己是否有精神病。(法制周报新闻热线:0731-84802117)刘明则耐心讲解精神病、抑郁症的种类,充满信心地告诉患者,“你能把恶劣的情绪拨开。”

  随后,刘明单独会见了患者家属,一脸严肃地告诉对方,患者有严重的自杀倾向,建议立刻暂离工作岗位,不要单独生活了。

  刘明向记者解释,从患者进门开始,他就要观察患者的一言一行,他需要深挖对方的成长史、生活状况,把患者最不愿意示人的一面挖出来,“你知道吗?这个时候我的神经高度紧张,但我却要保持轻松的心态来面对患者的负面情绪,如果我不能给她信心,她可能真的会选择死路。”

  “我们心情不好是无法避免的,当别人心情不好,你的心情会好吗?”刘明称,“我和病人开玩笑,其实是为了缓冲非常沉重的气氛,我也希望玩笑来缓冲自己的压力,否则真没办法坚持。”

  同城同学难聚会

  今年5月,电视连续剧《心术》热播,剧中有医生护士在手术时说黄色笑话的桥段,引起了一些争议;但刘明认为,当医生整天面对手术台上血淋淋的一小块身体部位,有多少人可以受得了?“就是让你站两个小时,你不累吗?你不会分神吗?”

  相对于外科医生的身体劳累,精神科医生则需要面对更多心理上的困难,甚至身体上的外力打击。

  就在一周前,一名患者在家属的搀扶下走进刘明的诊室,还没说两句,患者拍着桌子怒视他:“什么狗屁医生,不懂得看病,老子要锤死你!”家属立即将患者控制住,刘明想起那一刻仍然后怕,他坦承那一刻他真怕了,却要装作无所谓。

  巡查病房更是一项危险系数高的事情,刘明被殴打过多次,眼镜换了好几副了,鼻青脸肿的时候也出现过。有同事曾被病人用刀子捅伤,刘明的一位老领导在医院被精神病患者摁倒在地殴打。

  刘明也曾“死里逃生”,一名患者抗拒治疗,他和三名男医生控制病人服药,没想到患者力大如牛,4名医生只好跑开,患者则穷追不舍,最近的时刻,刘明离患者仅1米之远,“被患者抓住,我可能就被打死了。”(法制周报新闻热线:0731-84802117)

  一年365天全天候待命,刘明的手机24小时不能关机,睡觉时也要放在耳边。每个月有四五天刘明不能回家,只能在医院附近开宾馆住,那个时候是刘明心情最糟糕的时候。

  年初,大学同学聚会,5人都是医生,即使大家都在长沙,一年也难得聚到一起。约好初三这天下午6时到餐馆,两人请假说手术没做完,要晚点过来。一会,有人接到紧急回医院做手术的通知,放下筷子就走了,最后,晚餐冷冷收场。大家只能说,兄弟们又救了几个人。

  记者让刘明对自己的精神状态来评分,刘明说,自己和同学聊天时,形容医生自己才是最好的神经症人体模型,“神经症病人身上的表现我们都有,比如焦虑、睡不好觉、紧张,有时候脾气暴躁。”

  “有人说,你是医生,你懂得调节啊!我想说医生不是神仙,我们没有时间和精力来调节。”刘明无奈地说。

  大学生体验式调研

  谭鑫、吴玉婷、何玉洁、陈慧萍、李林燕,是来自湖南师范大学心理学、新闻学等专业的大三女生,调研的启发来源于展示医患关系的电视剧《心术》,刚好碰上学校“挑战杯”学术论文竞赛。5人商量后,想搞清楚在当今工作压力巨大、医患关系紧张的情况下,临床医生的心理和谐究竟处于何种水平?是高还是低?(法制周报新闻热线:0731-84802117)于是决定进行这次调研。

  整个暑假,5个人耗在医院的时间占据了一大半。从最开始的为问卷设计进行的信息收集和随机采访,到问卷的发放与访谈,再到最后的跟踪体验。

  课题小组成员在暑假期间前往了湖南长沙、衡阳、邵阳等地的20余家各级医院,调查临床医生350余人。通过与临床医生面对面亲密交谈,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,体会临床医生的工作压力和医患关系对心理和谐的不利影响。

  刚开始,在医院一待就是一整天,浓浓的消毒水味道让她们觉得特别不舒服,但一个星期下来,她们熟悉了消毒水的味道和病人呼叫的声音。

  何玉洁、吴玉婷跟踪的是某医院的外科,常常有手术。外科医生每天的手术台数不固定,可一台手术下来,医生就很辛苦了。有时候还会一天三四台小型手术连着做,中午吃饭都是叫的外卖。(法制周报新闻热线:0731-84802117)没有手术的时候,他们也不是特别空闲,写病历、查房都是每天必须的工作。

  “一天,跟踪体验的医生刚下班,正准备整理东西回去,结果又匆忙地进了手术室,因为来了急诊病人,手术下来又是晚上10点多。”何玉洁说。

  在发放问卷的时候,她们守在ICU的门口,想找几个刚从手术台下来的医生帮忙填写,可是看见医生们匆匆进了手术室、麻醉室,然后匆匆地去食堂吃两口饭,和同仁点头打下招呼又一头扎进了手术室。“我们试图去问准备在换消毒服的医生,均被以繁忙为由拒绝了。”

  亟需增进医患间的互信

  根据5名大学生的调研报告,她们认为中年临床医生心理和谐水平最低,女性临床医生心理和谐水平低于男性临床医生,学历越高的临床医生心理和谐水平越低,医院级别越高,医生的心理和谐水平越低。报告更重要的是对工作强度、医患关系对临床医生心理和谐水平影响进行了探讨。

  在湘雅某附属医院她们调查发现,在心脏内科病房,一个住院医师要负责19张病床。在普外科病房,一个住院医师除了要负责15~18张病床外,每天还有4台普外科手术计划,每台手术大概需要1~2小时。

  一名夜班医生从17时开始上班,要查房,要解答病人和家属的各种问题,处理、抢救病人,通常是彻夜不能休息,次日早上8时交班,但不能马上下班,还要查房,处理自己负责床位的病人的各种治疗事务,处理完毕也就接近中午了。连续工作13~19个小时,高负荷的工作弄得医生们精疲力尽,而夜班费却只有四五十元。 (法制周报新闻热线:0731-84802117)

  谭鑫认为,医疗工作要求医护人员要以最快的速度、最准确的诊断、最娴熟的技术对患者进行救治,如果还被患者或家属的不良情绪影响,很容易产生焦虑、恐惧、抑郁、愤怒等情绪,产生极大的精神压力和心理负担。

  医生要在短时间内完成了解患者的病症、判断疾病类型、做出有效的治疗方案等工作,几乎没有时间与患者及家属进行详细沟通与交流。于是,医生难免变成病人眼中冷漠、不通人情的形象。

  刘明认为,至少应减少医生三分之二的现有工作量。他举例,国内医生每天看门诊30例左右都算普通;动手术一年下来少则几百多则上千例。而在英国,一名医生一年的手术量大概在90例左右,“工作量大,你没有充分的时间摸清病人的状况。”刘明觉得医生最大的麻烦就是不被患者信任。

  调研报告认为,需加快医疗体制改革,创造阳光行医环境,患者应对市场经济大环境下的就医行为有一个正确的认识,理解医学的高风险性和探索性,尊重医务人员的劳动,对医院的运作程序要予以理解和支持。“彼此以理智的心态和科学的态度对待医患双方, 医患关系才能逐步走上正常的轨道。”调研报告建议,临床医生要加强心理的自我调控能力,特别是要增进医患之间的互信和沟通。

分享到:

猜你喜欢

换一换
保存  |  打印  |  关闭
  • 新闻据称重庆不雅视频女子曾被王立军拘1个月
  • 体育CBA麦蒂34+9遭断球绝杀 F1维特尔三冠王
  • 娱乐黄奕默认已结婚怀孕 挺大肚买童装(图)
  • 财经酒鬼酒初步认定塑化剂三大来源 再度跌停
  • 科技运营商垄断手机阅读:捆绑用户被动消费
  • 博客航母Style要火 不敢做房奴可能终生受穷
  • 读书揭秘301医院:中共高官们如何面对死亡
  • 教育大学女生携iphone应聘遭拒 国考题答案
  • 育儿妈妈喂奶时睡着婴儿被捂窒息死亡(图)